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吸引外資的政策優勢、人力成本優勢以及產業上下游配套優勢,促使發達國家的電子產品、汽車等各類型制造產業向中國大量轉移;同時經過多年發展,電子產品、汽車制造等內資企業不斷引進并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也逐步提升了國內企業的技術水平,并推動中國成為世界制造業*大的生產及消費市場之一。
3.1 中國MIM市場整體發展情況
盡管中國MIM工藝技術發展起步較晚,但行業發展勢頭強勁,尤其在近幾年移動互聯網及智能終端快速發展帶動下,國內MIM市場呈現快速跳躍式增長。201 1年國內MIM市場規模突破了10億元大關,到2015年市場規模已經接近50億元,達到48.5億元,2011-2016年的平均增長率達到49.7%(見圖9)。
目前,中國大陸共有MIM生產企業及車間140余家(見圖10),其中珠三角地區約70家,長三角地區約35家,京津冀及山東地區20家,湖南、西北等其他地區15家。2016年中國大陸MIM制品總銷售額約49.0億元人民幣,其中銷售4.0億元以上的企業或企業集團有5家,銷售額為32.5億元,占總銷售額的67%;4 000萬元以上的企業有15家,銷售額占比15%;其他都是小規模企業(見圖11)。
3.2中國MIM用材及應用領域
2016年中國MIM用粉總量約7 000~7 500 t,國內、國外品牌市場占有率各50%。其中國際品牌產品仍以德國BASF公司的喂料為主,銷售量約3 000~3 500 t;國內100 t以上MIM粉末生產企業有8家,提供喂料的規模企業有9家,喂料銷售約800—1 000 t,其余為原料粉末。MIM材料的主要品種為不銹鋼和鐵基合金,占市場份額分別為65%和20%左右;其次是鎢基合金占10%左右;另有少量硬質合金、銅基合金及鈦合金等(見圖12),占5%以內。產品主要應用在3C或消費電子商品上,包括手機50%,筆記本電腦15%和可穿戴設備10%,其次是機械/五金10%,汽車零件5%,醫療器械2%,其他8%(見圖13)。
3.3 中國MIM產業發展展望
中國在手機方面的MIM產品具有明顯優勢,業內普遍認可且同為蘋果公司(Apple Inc.)合格供應商的亞洲10大MIM企業里,精研科技、富馳高科等7家中國企業位列其中,顯示出中國MIM產品在3C行業的壟斷地位和開始顯現的公司品牌效應。與此同時,對3C產品,特別是手機零件選擇的依賴造成了中國MIM產業已出現了短暫的發展瓶頸,表現在部分企業產能過剩和新產品開發跟進力度不夠。MIM行業需要新產品和應用領域的突破。
在研發方面,中國是在MIM全產業鏈上進行的,不僅在合金設計、產品開發應用上加大力度,而且在MIM原料、新型粘結劑、設備及后加工等各方面也不遺余力。MIM材質也越來越多樣化和個性化,如鈦合金、無鎳不銹鋼、無磁合金、鋁合金和高導熱合金,以及組合材料(如金屬-陶瓷、金屬-塑膠)等。在產品應用領域方面也力圖擺脫對3C電子的過度依賴,而向汽車、五金、醫療器械等更廣泛的領域發展。
總之,中國在電子產品領域的生產技術位居世界前列,據有關方面估算,目前全球70%的電子產品是在中國制造。蘋果、三星、聯想等國際大品牌的智能手機和智能可穿戴設備均在中國生產,同時國內諸如華為、小米等智能設備廠商在該領域的迅速崛起,也帶來了對MIM制造零部件的大量需求。另外,中國已成為世界笫一大汽車生產和銷售國,隨著國內各大汽車廠商對MIM制造零部件應用的逐步擴大,勢必將進一步帶動中國MIM市場快速發展。再者,人們對健康的追求也將帶動MIM產品在醫療器械領域的大量應用。此外業界普遍關注的拉鏈、水龍頭等生活用品也期待有一天成為MIM產業發展的重大機遇。可見,在電子產品、汽車制造、醫療器械和五金等行業發展的帶動下,未來中國MIM產品市場仍存在著較大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