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體通過查閱數據發現,在25家發布一季報的整車企業中,共有4家凈利潤超過了10億元,15家凈利潤增長率為負值。
零部件企業中,共有2家車企一季度凈利潤超過10億元,分別為華域汽車(600741)和濰柴動力(000338),另有5家凈利潤為負值。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98家零部件企業一季度的凈利潤總和為95.72億元,而25家整車企業的一季度凈利潤總額就達到了187.88億元,零部件車企的數量是整車企業的4倍,但凈利潤總和卻是其一半。
除此之外,整車企業的平均凈利潤達到了7.52億元的水平,是零部件企業平均凈利潤0.98億元的8倍。
眾所周知,零部件產業是汽車工業發展的基礎。4月底,工信部聯合國家發改委和科技部共同印發了《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其中就重點關注了自主品牌和零部件企業的發展狀況。根據規劃內容,將在2020年形成若干家超過1000億元規模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通過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零部件供應商,形成從零部件到整車的完整產業體系。
整車企業凈利潤差異大
根據乘聯會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狹義乘用車零售量為540.68萬輛,同比下降1%。雖然幅度不大,但卻是自2007年以來,中國車市首次一季度銷量同比出現負增長的情況。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記者通過統計數據發現,不少上市車企一季度凈利潤出現了不同幅度的下滑,從發布一季報的25家整車企業凈利潤數據來看,一季度凈利潤增長率為負值的就有15家,各車企的凈利潤差異也較大。
其中,排在第1位的是上汽集團(600104),一季度凈利潤為82.6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4.11%。廣汽集團(601238)、長安汽車(000625)和長城汽車(601633)在一季度的凈利潤也均超過了10億元。另有4家車企的凈利潤為負值,分別是金龍汽車(600686)、安凱客車(000868)、一汽夏利(000927)及金杯汽車(600609)。
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車企凈利潤名列前茅,但凈利潤增長率卻呈負值。以長城汽車為例,一季度實現凈利潤19.55億元,名列一季度整車企業凈利潤排行榜第4名,但從增長率來看,卻同比下降了18.42%。公司方面解釋稱,是受到主力產品H6今年3月份銷量下降以及“10億紅包”活動的影響。
此外,受2017年新能源汽車(愛基,凈值,資訊)補貼退坡20%的影響,宇通客車(600066)、中通客車(000957)以及金龍汽車等客車車企一季度營收和凈利潤下滑較為嚴重。作為*大新能源車企的比亞迪(002594),其一季度銷量更是同比下滑47.6%,一季度凈利潤為6.06億元,同比下降28.79%。
整體上看,銷量減少是影響各車企一季度凈利潤下降的因素之一。此外,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汽車行業市場競爭加劇導致的產品降價,即單車利潤下降也影響到車企的凈利潤水平。
零部件企業發展任重道遠
記者通過Choice金融終端統計數據發現,截至5月3日,共有98家汽車零部件企業發布了一季報。
其中,華域汽車以15.29億元的凈利潤數據排在首位,濰柴動力次之,一季度凈利潤為11.80億元。
除了前兩名企業在一季度凈利潤超過10億元的大關之外,在剩下的90余家零部件企業中,凈利潤超過1億元的共有15家,低于1000萬元的有13家,其中有5家的凈利潤為負值。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98家零部件企業在一季度的凈利潤總額為95.72億元,平均下來,每家零部件企業的一季度凈利潤約為0.98億元。
而記者通過計算發現,已發布一季報的25家整車企業的一季度凈利潤總額就達到了187.88億元,平均每家凈利潤約為7.52億元。兩相比較,25家整車企業一季度的凈利潤總和為98家零部件企業的2倍,平均凈利潤接近其8倍。
中泰證券分析師王華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凈利潤實現大幅增長的零部件企業中,多數進行了產品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例如云內動力(000903)、東安動力(600178)、濰柴動力與威孚高科(000581)等,均通過加大降本增效力度,成本費用下降,排放法規升級,產品結構調整等手段實現凈利潤的快速增長。
另有業內人士分析稱,在高新技術上,零部件企業與主機廠相比,要面對更多挑戰。他表示,國家需要引導汽車零部件工業發展,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發展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鼓勵汽車生產企業與零部件企業聯合開發整車產品,提高零部件企業產品的研發能力與技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