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在低迷的市場中盡可能降低運營成本,裁員、削減傳統業務,可能是2016年很多汽車零部件企業不得不承受的陣痛。從2015年起,很多零部件企業傳出降薪、裁員的消息,有的企業可能是被迫而為,而有的企業則主動精兵簡政,調整過去粗放經營管理方式。
市場倒逼企業戰線收縮
近幾年商用車市場尤其是卡車市場的急劇下滑,讓柴油機以及其他商用車零部件企業遭遇了*的困難。從去年5月開始,大部分柴油機企業的實際產量與原定目標差距持續增大。玉柴股份董事長晏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玉柴過去產品線大而全,未來將集中資源做高端,不僅是產品線會有所調整,人員調配機制也會發生很大變化。據了解,玉柴從2014年起就開始了一系列的內部改造,相對以前,企業管理體系更加扁平化。去年企業成功將原13條管理線壓縮到6條,精簡后的管理層帶來了更高效的管理機制和更快速的市場應變能力。據記者了解,目前包括管理人員、一線員工在內,玉柴精簡人員已達數千人,今年精簡的人員范圍還將擴大。
面對重機市場下滑,濰柴集團則將精簡的重心放在加快虧損企業扭虧、非戰略業務退出、向中高端邁進、加強各業務間協同,扶持培育戰略新興業務上。據濰柴內部人士提供的信息來看,除輕型柴油機以外,濰柴車用柴油機業務利潤貢獻率持續下降,集團加速對各板塊業務進行整合,將累計精簡12%的管理人員。在柴油機行業,排放標準的升級促使發動機企業加速淘汰落后產能和行業洗牌。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國五排放的實施,發動機行業很可能會再次洗牌。在江西五十鈴發動機有限公司營銷中心主任朱國安看來,精兵簡政是柴油機企業應對市場變化而采取的暫時策略。采取一系列精兵簡政的措施,縮減開支,積累更多利潤,就是在為產品排放升級積累研發資金,為國五機型的發展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
在其他細分零部件市場,也有不少零部件企業提出了精兵簡政的舉措。相對而言,輪胎、車輪企業面臨更大的壓力。輪胎、車輪行業是近年來產能過剩*為嚴重的汽車零部件行業,2015年不少輪胎企業開工率不足一半。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的升高以及出口業務遇阻致使企業利潤積累持續減少,大型企業壓縮人員組成和總業務量,提高內銷比例,部分中小企業難以應對市場變化,甚至倒閉。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車輪委員會副秘書長王孝東說:“車輪行業產能過剩主要表現在零售市場相對低端的產品,這些產品將會在競爭中逐漸被淘汰!
企業運營從粗放轉向集約
在當前汽車行業發展增速回落、趨于平穩的狀態下,任何一家汽車零部件企業都不敢繼續“大步快走”。很多企業通過精兵簡政,不僅是為了縮減企業開支,調整人員管理結構,適當整合、縮減業務,更是企業運營從粗放擴張轉向集約高效發展的契機。在采訪中,很多零部件企業負責人表示,相對于過去的市場調整,此次企業的應對不僅僅體現為人員的裁減、薪金的下調,而更注重運營效率的提升和方向的重新調整!皩嶋H上,商用車市場大部分汽車零部件企業業績下滑,除了市場不景氣的因素外,還有一個是企業自我危機意識不強。在前幾年商用車市場高速增長的刺激下,很多商用車零部件制造企業忽視了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內部危機,致使企業抗風險能力下降。“精兵簡政為企業業務整合發展創造了條件,是企業審視自我、重新定位的過程。”董升順認為,精兵簡政要循序漸進,*重要的是要對企業發展重新定位。縮減產能,放棄部分業務的同時,也要找到“替代產品”或“替代利潤”,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
市場行情的不濟,也加快了行業內各種人員的流動。員工期待獲得更有前景的崗位,企業也在篩選精英。據業內人士反映,在柴油機行業,濰柴技術人員“組團”去玉柴,福田康明斯出年薪12萬元爭搶玉柴技術人員,其他企業人員變動也較為普遍。七八年前,隨著汽車市場競爭的加劇,汽車行業從業人員流動速度開始提高,企業對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篩選頻次增多,人員更替節奏加快。企業管理機制也在不斷變革!傲悴考髽I自動化水平的提升過程中,同樣面臨人員消減的過程,并且是分步、分批進行的。而在新建產能的過程中,對新招工人的技術水平、學歷水平要求會更高!蓖跣|表示。
據揚柴內部人士介紹,揚柴并入濰柴集團之后,為減少管理成本支出,提高營業效率,揚柴銷售團隊全部并入濰柴銷售體系,整合的過程中進行了大量的人員縮減。另一方面,隨著揚柴新輕型柴油機獲得市場認可,產銷量增加,揚柴對一線技術員工的需求量處于增長態勢。
“機器替代”工程不斷推進
早在2013年,很多零部件龍頭企業就開始意識到制造裝備在提升產品質量和運營效率中的重要性,相繼開始了裝備工藝升級和技術改造工作。提高汽車零部件一致性和質量水平,是近幾年來很多零部件企業持續關注的方向,而裝備升級、生產線自動化、引入高端機器人是解決這個問題*直接快速有效的方式。但這也意味著,隨著自動化設備生產效率的提升,企業要對員工進行精簡,對管理體系進行調整。
市場嗅覺敏銳的江浙地區,是這一輪汽車零部件企業裝備工藝升級的先鋒。早在兩年前,浙江省率先實施“機器換人”工程。該計劃擬在5年內,每年實施5000個機器換人項目,推動工業生產方式由“制造”向“智造”轉變,以解決人工成本增高的問題。